曹植七步诗两个版本_曹植七步诗版本2

访客 诗词诗歌 2024-10-10 19:33:32
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。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曹植七步诗两个版本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
七步诗(版本一)

两汉:曹植

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译文

锅里煮着豆子,豆秸在锅底下燃烧,豆子在锅里面哭泣。

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,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?(版本一)

锅里煮着豆子,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汁来作羹。

豆秸在锅底下燃烧,豆子在锅里面哭泣。

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,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!(版本二)

注释

⑴持:用来。

⑵羹: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。

⑶漉:过滤。

⑷菽(豉):豆。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汁作羹。

⑸萁: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。

⑹釜:锅。

⑺燃:燃烧

⑻泣:小声哭

曹植七步诗版本2

⑼本:原本,本来。

⑽煎:煎熬,这里指迫害。

⑾何:何必。

赏析

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,语言浅显,是寓意明畅。无庸多加阐释,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,其意自明。诗人取譬之妙,用语之巧。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,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二语。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、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,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。

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,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。

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,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,他认为曹植的《七步诗》:“过细考察起来,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,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,故造为这种小说,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,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。子建才捷,他又不是不知道。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,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,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‘深惭’?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。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,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,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。这真是所谓‘身后是非谁管得’了。”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。有人说,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,想杀他,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,但他没料到,曹植才华如此出众。当时,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,并且为了保住名声,以安天下,他才放过了曹植。

七步诗(版本二)

煮豆持作羹,

漉菽以为汁。

萁在釜下燃,

豆在釜中泣。

本是同根生,

相煎何太急?

注释 尝:尝试。

持:用来。

羹(gēng):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。

漉(lù):过滤。

鼓「gǔ」:豆。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汁作羹。

萁: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。

釜:锅。

燃:燃烧。

本:原本,本来。

煎:煎熬。

相煎:指互相残害,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。

泣:小声哭泣。

何:何必。

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,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。豆茎在锅下燃烧,豆子在锅里哭泣。它说: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,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?

(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,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,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,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。)

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,语言浅显,是寓意明畅,无庸多加阐释,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,其意自明。诗人取譬之妙,用语之巧,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“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二语,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、自相残杀的.普遍用语,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。

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,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。

拓展:曹植七步做成诗历史故事

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,魏文帝曹丕的弟弟,自小敏而好学,文才出众,十多岁就能吟诗作赋,因此曹丕心中暗暗妒忌,继位称帝后就借机打击曹植。

有一次,曹丕对曹植说:“听说你才思敏捷,我却从没有当面试过,现在限你在七步之内,要成诗一首,如果不能,我就要治你欺世盗名之罪!”曹植无奈,只得一面走,一面做诗,还没走满七步,便做成了一首:煮豆燃豆萁「豆秆」,漉「过滤」鼓「豆豉」以为汁。其在釜「锅」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全诗用同根生的萁、豆比喻同父母的兄弟,用萁豆相煎来比喻兄弟不睦,自相残杀。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这是曹植对曹不沉痛而严肃的责问,是批评,也是规劝。曹丕当时听了这首诗,受到感动,就不再陷害曹植了。

小学管理目标

注:

曹植「192年-232年12月27日」,字子建,沛国谯「今安徽省亳州市」人,出生于东武阳「今山东莘县」,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,生前曾为陈王,去世后谥号“思”,因此又称陈思王。

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,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,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,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。其代表作有《洛神赋》、《白马篇》《七哀诗》等。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、曹丕合称为“三曹”。

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,留有集三十卷,已佚,今存《曹子建集》为宋人所编。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“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”的特色,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,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的评价。《诗品》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“骨气奇高,词彩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,粲溢今古,卓尔不群。”,作为《诗品》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、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,在诗史上具有“一代诗宗”的历史地位。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苏轼三人耳。

作者介绍

曹植,字子建,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;人,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,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为陈王,去世后谥号“思”,因此又称陈思王。

版权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